【第6397期】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等单位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1年4月29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昆明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完成的“云南稻种白叶枯病抗性资源系统性挖掘与评价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传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员郑家奎,云南省专家协会研究员周开联,云南大学研究员谭静,云南农业大学教授赵正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吴建强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全面系统地评价了4091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和29个疣粒野生稻居群的白叶枯病抗性,阐明了云南稻种资源抗白叶枯病的特点,鉴定了242份抗性资源,有78份资源具有广谱抗性,其中新抗性基因资源10份,发现新抗性基因Xa22(t),定位了5个新的抗性基因,初步验证了疣粒野生稻的硫胺素合成酶Omthi基因具有抗白叶枯病功能,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资源。率先全面系统地调查了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发生状况,并采集、分离获得高原稻区白叶枯病菌133份。通过创制一套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鉴别品种并加以应用,首次阐明了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致病类型、致病性特点及品种抗性状况,解析了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多样性及抗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填补了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系统研究的空白,为进一步探明高海拔区域植物与病菌互作、生物多样性形成机理提供了依据。研发了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构建了高原粳稻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创制抗病新种质174份;对外提供资源1000余次,共享培育水稻新品种19个;发表论文34篇,获授权专利2件,培养博士6名、硕士11名,社会效益显著。项目成果系统性强,公益性突出,在低纬度高海拔粳稻抗白叶枯病资源挖掘与利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云南稻种白叶枯病抗性资源系统性挖掘与评价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End.
往期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全国科技成果评价服务平台